- 地址:
-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丽山路
- 邮箱:
- 81672327@qq.com
- 电话:
- 0755-83766261
- Q Q:
- 81672327
中国有着上千种传统手工艺,这些工艺的传承都离不开师徒间的传承,有人曾戏言“教会徒弟,却饿死了师傅”,手艺需要人传承,师徒之间到底是怎样的爱恨纠葛?
师徒之间亲如父子的比比皆是,我们根本不会在意。而那零星的“师徒反目”互揭老底,却闹得人尽皆知。
郭德纲、曹云金师徒的反目,不知道因果可以另外找百度,可曹云金说:“我连师父都没有,哪儿来的师叔啊,我现在也改名叫曹金了,早就不要云了!”却招致了很多批评。
徒弟拜师的理由
崇拜:师傅必有过人之处,让你有了崇敬之心。
学艺:仰慕师傅的手艺,想要学艺而萌生拜师的想法。
师傅言传身教
上千年的玉雕文化传承至今,离不开一代代的师徒传承,珠宝仪器,这里有一些值得学习的传统精髓,也有一些让人神伤的“陋习”。
潜移默化中,玉雕有着地域性的流派,京工、苏工、海派玉雕各有千秋。师从何人,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徒弟的玉雕风格。
徒弟从师父身上,学到的不仅是玉雕的技艺,更在长期的相处中,从师父的言传身教中,学到了为人处世之道,这就是“为人师表”的榜样力量。
“扭曲”的师徒关系
当代社会,珠宝仪器,诱惑何其多?玉雕恰恰是一门需要沉下心转眼的手艺,从门外汉到能独当一面出师,每个人的悟性、努力差异,都决定了出师的时间和最终的成就高低!
徒弟不用心
一些学徒把玉雕当成了致富发财的手段,不再用心来钻研技艺提高。只要多给点工资,学徒很容易被挖走。这样的学徒,最终只能沦为“玉雕机器”,而久之荒废了头脑和手艺,多年水平得不到提高,被榨干后只得黯然离开玉雕。
师傅留一手
师傅收徒弟,到底是为了技艺的传承?还是为了给自己寻找廉价的劳动力?
当师傅在教徒弟的时候,在传授技艺中有所保留,怕教会徒弟自己被抢走生意,而徒弟也不求上进,珠宝仪器,只能沦为帮师傅打工的人。
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”到底会不会发生?
玉雕技艺是通过一代代师徒相传而得到延续,锤炼深化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艺,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专业精神和文化传统。玉雕也讲究创造力,技艺可以模仿,雕刻者素养内涵却无法被窃取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教会了徒弟的玉雕师,并不会“饿死”!如果教出了一个优秀的徒弟,恐怕师傅反而更开心呢!
当然,师傅的话,徒弟要不要听,取决于师傅讲得、做得有没有道理。大多数师傅都不会害徒弟,可徒弟也要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。
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,玉雕必然还将以师徒间的穿帮教的形式传承下去,在生活的其他领域,也有着很多动人的“师徒”的故事,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