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地址:
-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丽山路
- 邮箱:
- 81672327@qq.com
- 电话:
- 0755-83766261
- Q Q:
- 81672327
事件:2017年10月25日,珠宝仪器厂家,一消费者将自购翡翠手镯、耳环、挂件等送往国土资源部重庆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复检,珠宝仪器,经鉴定,送检的6件物品,珠宝检测仪器,有4件为翡翠(处理),该消费者前往卖家处协商退款,卖家以不承认鉴定结果为由,拒绝退款。消费者向重庆宝玉石产业协会投诉该卖家销售假货。
处理过程:协会通过消费者微信找到卖家,该卖家无工商营业执照,在家中经营,靠“熟人”带客户购买,卖家声称是由“中科院——王春云”专家给予鉴定,并否认国家质检机构的权威性;更找来一个某网站保健版块的史姓负责人,号称是研究玉石的专家,对协会和国家质检机构进行抨击。经协会询问,该史姓男子,无国家认定的珠宝鉴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,并抛出毫不相干的文件作为他是专家的支撑,打出“老玉”和“新玉”不同,不能以国家标准鉴定,在被协会质疑其身份后,理亏词穷。协会支持消费者拨打了110出警,并联络了天天630记者,卖家最终同意退款,事件圆满解决。
案例分析:
一、故弄玄虚、混淆视听
陷阱一:以熟人介绍消费,让消费者降低心理防线,信任感加深;
陷阱二:号称专家把关,并提供所谓专家鉴定证书佐证;
陷阱三:家中藏品无数,并有大量文物、古董,价值不菲;
陷阱四:货品是有历史有渊源的“老玉”,不能和市面上的“新玉”相提并论;
陷阱五:没有工商注册,游离于消协、工商的处置范围,让消费者“哑巴吃黄连”。
二、深挖陷阱、套路延续
套路一:当消费者复检出现翡翠(处理)结果后,拒不承认结果的公正性,号称只相信某专家的鉴定结果,并抨击诋毁国家鉴定机构;
套路二:多次说服消费者无果后,改以其它品类货品进行更换,拒不退货;
套路三:找到中间人,打感情牌,让中间人出资回购货品,令消费者碍于情面,不得已退让。
三、消费者需提高认识、谨慎购买
重点一:在消费者购买珠宝的过程中,对鉴定真伪知识并不了解,国家认可的鉴定证书需有CMA、CAL、CNACL任一个字样,任何个人行为出具的鉴定证书均不被公认;
重点二:找实体店销售的商家、尤其是受协会约束的会员商家购买,并索取票据、合法的鉴定证书,并保存上述证据,如有质疑,请前往当地珠宝鉴定机构进行复检;
重点三:如遇消费疑惑和投诉,请致电所在地区宝玉石产业协会进行消费维权,保障自身权益不被侵犯。